以下哪種投資更好?一種有 50/50 的利潤機會但損失機會一樣的投資;還是一種損失概率非常低而利潤不成比例地小但更安全的投資?

面對這樣的選擇,大多數的投資者可能會傾向損失風險較低的投資。然而在數學上,上述第一種投資的期望值高於第二種。 第一種投資雖然是理性的選擇,但它看起來或感覺上並非如此。 似乎情緒總是淩駕於理性推理之上。 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辦法可以抵消它們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對隱含的行為模式保持警惕 

「每個人在某程度上都會受到情緒的驅使 — 這比我們願意承認的還要多。 情緒驅動我們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模式塑造了我們的投資方式,無論是好是壞。」瑞士寶盛研究部主管 Christian Gattiker 說。 事實上,情緒是如此強大的力量,即使我們被預先警告仍然會受到它們的影響。 「人們常常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才會發現直覺和情緒是一個陷阱。」

最常見的一種陷阱是過早出售升值的股票,同時持有下跌太久的股票。「這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也是最典型的陷阱之一,」Gattiker 說。「一方面,人們看到了收益而想要立即兌現,因為擔心它會逆轉。 另一方面,他們愛上了一隻股票,不想相信它已經過時。 沒有人能對這些行為特徵免疫。 它們不僅影響私人投資者,也影響著專業基金經理。」

由於行為模式是隱含的,因此常常被人忽視或未被察覺。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儘管大多數人在做出投資決定時不禁受到情緒的影響,但如果被問到,他們總會說不是。 否認問題的存在就是克服它的最大障礙。「詢問 一百個人他們認為自己的駕駛方式如何。絕大多數人會說他們是一個高於平均水平的司機。 但這不可能是真的。 如果您把‘汽車司機’換成‘投資者’,您也會有相同的反應模式,」Gattiker 解釋。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意識到我們與其他投資者犯了同樣的錯誤會讓人感到羞愧。 「意識到自己陷入了典型的行為陷阱之一是難受的,」 Gattiker說。

最大的陷阱

  • 對支持我們觀點的事投入更多的可信度,同時摒棄那些不支持我們看法的 。
  •  ‘羊群效應’,即投資者相信在最前面的一定比他們知道的更多,因此基於從眾心理而朝著同一個方向走。
  • 因害怕做錯事而停頓 — 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市場危機發生且投資者受到驚嚇時。
  • 持有輸家太久,過早賣出贏家:前者是由於看到資產的會計價值低於購買價格而作出錯誤決定; 後者是由於急躁和受到快速獲利的願望驅使。

通過判斷和規則來避免常見的陷阱

當中可以吸取的教訓是規則的價值和系統性地應用它們的重要性。 然而,這也只是做對了一半。 如果僅靠規則就足夠,那麼機器就能比人類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機器的問題在於,雖然它們擅長基於規則的投資,但它們沒有判斷力。 這意味著它們往往是傾向做出週期性行為,」Gattiker 說。 「即使他們被編程為逆勢,他們仍然會遵循這個循環。」

打破這種模式的關鍵是要以互補的方式結合判斷和規則的使用,而不是僅僅依靠其中一方。必須運用判斷力來瞭解市場運動的動態, 但也須要對數字進行以規則為基礎的理性評估。

不斷向挑戰者展示您的觀點也很重要。在基金經理中,這是通過一套特定的制衡機制來實現的。 在每個決策中,至少有兩個持有非常不同觀點的人士參與。 雖然決策是由投資過程驅動,但它們仍然會受到其他觀點的影響。“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不一定會有著相同的想法。如果您的投資組合由一個團隊管理,它的表現定會比由一個人管理好得多,」Gattiker 說。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