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法律資訊Login

早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被宣布為全球大流行之前,市民的心理健康就已經引起了公共衛生官員的重大關切。儘管新冠疫情使人們關注醫療費用飆升對公平獲取醫療服務的影響,但它也使心理健康問題浮出水面。在過去兩年,由於疫情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了幹擾,這種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況更加凸顯了那些心理健康欠佳人士的困境。有些人由於在家上網課、遠程工作和隔離要求而感到更加孤獨,有些人還經歷了對感染新冠病毒的恐懼,以及由於失去就業機會而造成的嚴重經濟困難。

令人不安的數字
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尤其受到關注,因為全世界10至19歲的人士中有13%被診斷出患有心理健康疾病。正如《柳葉刀》期刊解釋的那樣,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慮症和抑鬱症的發病率就上升了近25%。以美國為例,從2020年8月到2021年1月,有焦慮或抑鬱症狀的成年人的比例大幅增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數據,與成年人相比,美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更有可能受到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的影響。總而言之,近四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出現了與焦慮或抑鬱有關的症狀。儘管他們在此期間需要為心理健康輔導或治療,但據報道,由於缺乏資金或其它個人原因,他們沒有接受輔導或治療。

潛在的壓力來源
當世界仍在與長期疫情的壓力作鬥爭時,烏克蘭戰爭又引發了一波對衝突進一步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區的焦慮和恐懼。雖然許多人對悲劇的發展感到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關於烏克蘭地緣政治動盪的持續新聞報道也可能導致壓力、焦慮或抑鬱水平的提高。追蹤不斷上升的人道主義危機的最新進展可能會付出代價。研究表明,通過新聞機構和社交媒體對戰爭等創傷性事件的密集報道會影響受眾的心理健康。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約80%的美國人將俄烏衝突和任何潛在的報復行為列為他們的重要壓力來源。由於美國的壓力水平已達到驚人的程度,拜登總統(President Joe Biden)不得不應對國家面臨的挑戰,他在《國情諮文》中敦促「讓所有美國人獲得他們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務」。

心理健康意識
心理健康狀況的惡化迫使全球90%的國家需要解決其市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問題。畢竟,患有嚴重心理健康疾病的人士與患有可預防疾病的同齡人士相比,一般會較早20年死亡。然而,在這個領域仍存在其它的巨大差距和問題。雖然較富裕的國家更有可能提供線上支持以代替面對面的治療,但對於資源匱乏的國家來說,數碼措施的應用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此外,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士也更有可能遭受歧視和污名化。按世衛組織(WHO)估計,全球大約有2.7億人患有抑鬱症。根據這個位於日內瓦的國際機構的調查結果,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健康問題每年給全球經濟帶來近1萬億美元的生產力損失。這樣的損失迫使各國政府必須採取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

文化因素
與南亞、南美或北非和中東的居民相比,亞太地區的居民受疫情的影響較小。許多因素可以解釋這些地區之間的差異。這些因素與疫情引起的焦慮和抑鬱,以及衛生危機期間擁有強大的家庭支持有關。

與亞太地區相比,西方國家的人會更公開地談論他們的焦慮症和抑鬱症。換句話說,擁有某些文化背景的人士可能比其它文化背景的人更願意在實體臨床環境中與醫生面對面地尋求醫療建議。因此,採用數碼醫療技術,特別是通過線上問診的形式,可能有助於消除一些內心的忌諱,避免患者因向線上醫生尋求建議而遭受的社會污名化。

如今,壓力的來源主要包括普遍的悲傷和失落感,弱勢人群的持續困難,兒童的發展,以及應對能源帳單和食品價格上漲的能力,而烏克蘭的人道主義危機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令人焦慮的氣氛。幸運的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再是說不出口的話題,人們被鼓勵把問題說出來。

為投資者總結 
Anthony Capone是DocGo的總裁。這是一家領先的人工智能推動的移動醫療服務和運輸供應商。他向《福布斯》(Forbes)雜誌解釋說:「展望未來,醫療保健行業必須持續關注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確保每個人,無論個人情況如何,都能獲得高質量和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

當我們想到心理健康的發展和投資機會時,遠程醫療是一個核心解決方案。它可以幫助患者在不需親自到診所的情況下接受治療。此外,遠程患者監測正變得越來越普及。在整個疫情期間,這種技術的普及率呈指數級增長,目前包括功能強大的可穿戴技術,從遠程監測生命體徵到遠程超聲心動圖都可以實現。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醫療保健行業可能還需要十年才能達到今天的水平。

雖然在醫療保健方面,數據的共享和採集仍然是一個挑戰,但我們認為先進的技術是一個關鍵工具,可以確保在不久的將來,每個人都能獲得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

聯絡我們